坚持不懈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坚持不懈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时间:2025-04-05 20:47:54
当然,与美元和欧元相比,今天人民币还相对弱小,但在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又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人民币保持强势是最有力的证明。
具体表现为:过去30年内GDP保持接近10%的年均增长。第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历史机遇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应当说,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我国能否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直接依赖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三、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体制保障实现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涉及到多方面的改革。未来5—10年,我国的城镇化将呈现加快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扩大内需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动力。
退一步说,即便外需总量恢复,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为此,经济增长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
实践中与此相对应,危机爆发后,花旗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等一批大型金融集团,为渡过难关而壮士断腕,主动分拆出售投资银行、保险等非核心业务,似乎向实质性的分业经营回撤。一是我国正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步伐,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尤其是海外经营的政策环境较好。分业也无助于防范危机。尽管经历了危机的沉重打击,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产品创新、流程安排、架构设计、风险管理、业务运营等诸多方面,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是金融市场的领跑者。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反而在拓展综合经营。
当然,也要充分吸取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教训。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期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创新要加强投资者教育,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隐患。即使对于部分主动分拆非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也只是其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并不意味着综合经营的趋势就此终结,市场好转之后,又将会以快速的并购重返综合化经营。
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国际化是无法回避的唯一选择。但金融创新并没有随之停息,诱发这次危机的衍生金融产品从新世纪之后开始快速兴起。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支持对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银行实行暂时性的国有化,2008年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公开表示,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政府持股的形式。历史上,大凡金融集团遭遇经营困难时,都会进行业务结构的整合以降低成本、补充规金。
从实践来看,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银行业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去综合化现象。花旗CEO潘迪特上任伊始也明确表示,将继续走全能银行的道路。
同期,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两个曾经的行业巨头融合,客观上把综合化经营发展到极致——证券公司办银行。花旗出售、关闭了部分区域的公司金融和消费金融业务,但却依然保留了投资银行业务。
分业也无助于防范危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561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接近70%。去市场化不动摇市场的基础性地位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为挽救大量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避免问题金融机构对市场造成更大冲击,英国、法国、意大利、冰岛、美国等国家纷纷采取政府向问题金融机构直接注资等国有化救援方案。特别是在目前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传媒时代,全球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已无法将全球分布的供应链和全球化的市场重新分割开来,逆转全球化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去综合化难改综合经营的基本趋势 在有关危机原因的分析中,银行综合化经营同样被视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把几个醉汉绑在一起,希望其能够站稳,结果事与愿违。而我国金融业则是以分业经营为主,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基本隔离。
这似乎与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长期以来经济金融发展实践所呈现的发展趋势相修逆。从历史的角度看,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迄今为止的金融业发展遵循着创新——危机——监管——再创新——危机——再监管——再创新的螺旋式发展路径。
事实上,综合经营并不是金融机构深陷危机的主因。比如,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等稳健经营的原则,不迷信数学模型,不盲目创新。
但也引发了数次危机,最为典型的如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事实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化,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金融创新仍是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场仍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全球化和综合化仍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席卷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在对世界经济造成数以万亿计的巨额损失的同时,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与发展格局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实施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具有更均衡的业务组合、更稳定的核心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抵御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二是要加强集团的有效管控,特别是要提高集团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专业能力,发挥交叉销售和成本节约的范围经济优势,建立适当的防火墙,控制关联交易等主要风险点。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
综合经营可以通过交叉销售、联合创新、品牌共用、人员交流、技术转移、后台共享、资本配置等途径开展业务协同,实现范围经济。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是金融市场的领跑者。
一旦经济金融形势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就会一如既往地开始非国有化。为应对危机,要么变卖资产,要么补充资本金。
如从17世纪开始出现的现代银行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交易所等创新,直接奠定了现代金融业的基础,推动了全球经济迅速走进工业化时代,但同时也出现了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和郁金香事件、南海风波等危机事件,由此开始了中央银行的适度监管。即使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监管机构实行分业监管,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仍能合法地发行或投资CDO和CDS。一时间,国际化潮流逆转。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错综复杂,监管政出多门,对创新一直持放任状态。
至2008年中期,美国各类衍生工具的名义金额高达200万亿美元。中国更应该从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加快突破,为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据估算,要使欧洲和美国的银行杠杆率基本趋于20倍左右的合理水平,须出售10万亿美元的资产,补充6000亿美元的资本金。三是金融危机使海外的一些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市值大幅缩水、资本严重不足。
从业界到学界,也纷纷开始对传统理论所勾画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提出质疑。实际上,还未等到全球经济完全企稳,6月9日,美国财政部便宣布,允许10家大银行提前归还总额680亿美元的政府金融救援资金。